又一家L4智驾公司投敌了!近期,元戎启行宣布获得某主机厂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创下今年自动驾驶行业最大融资记录。虽然元戎没有公布具体是哪个主机厂,但是有多方消息透露这就是最近智驾突飞猛进的长城汽车。

相比友商,抱到大腿的元戎们无疑是L4企业里幸运的。含着福特金钥匙出生的ArgoAI,搞Robotaxi 3年烧光36亿美元,在2022年宣布倒闭;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元的禾多科技,今年8月解散了研发部门,创始人倪凯出走,大抵是寄了。
L4公司的困境
要想知道L4公司为啥会混得那么惨,可能咱们得回到那个为梦想发烧的年代。
2012年计算机深度学习兴起,大家本能的觉得,你都可以分清楚物体的定义了,那用来帮助车子进行避障岂不是信手拈来?
加上谷歌无人车获得上路测试许可,特斯拉也在2014年发布了Autopilot,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风投资本疯狂涌入自动驾驶赛道。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统计,2015-2017短短两年,全球自动驾驶相关的融资额达到1438亿美元。
那时,自动驾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巅峰时期,有超过50家自动驾驶企业在硅谷进行测试。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是围绕百度、清华、中科院三大AI黄埔军校,涌现出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一大批新兴智驾公司。
不出意外的话就该出意外了,大家很快就发现,这Robotaxi烧钱烧的也忒狠了。Foothill Ventures投资人邵旭辉表示,由于产能不足,当时一台激光雷达能卖到8万美金以上,一辆原价三四万美元的车经过智驾改装之后轻轻松松翻个四五倍。
这还只是硬件,还有人力成本、云端算力的支出、无人出租车队的运营,无一不是花钱的大头。三年间,Cruise亏损了15.12亿美元,独木难支的通用最后只能接受外部融资。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快速烧钱的同时,随着测试的深入,无人驾驶终于还是出现了安全事故。
2018年,Waymo在一次测试中给一辆摩托创飞了。隔壁的Uber更加严重,直接撞倒了行人并致其死亡,这一事故间接导致了Uber退出智驾竞赛。而严重的伤亡事故也在告诉人们,咱们离无人驾驶还远着呢,于是,资本很快就回归了理性。
2019年,投融资金额从811亿元下降到184.2亿元,同比下降了77.3%。所以,断奶之后,L4企业们只能开始自主求生。
L4公司的生存之路
目前路子主要有三条,一是上市融资,继续搞无人车;二是造商用车,开辟新的商业模式;最后就是依托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降级做L2,抱车企大腿。
上市融资
其中,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就是上市阵营中的代表。就上个月,文远知行美股上市成功,一经开盘涨至熔断,目前市值已经超过60亿美元。
但是在吸金的背后,文远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脖哥最近去了广州车展,顺带体验了一下其广州大本营商业化的运作,文远知行的Robotaxi能见度甚至不如武汉的勺萝卜,只在黄埔区有很小的一块测试区域。
商用车
那现在路上也有不少顺丰的无人快递车在跑,商用车这条路能行吗?脖哥采访了一位从事无人商用车开发的工程师霉霉,他的回答是:如行。
商用车属于隔行如隔山,以智慧矿山项目为例,普通的激光雷达根本承受不住矿区的颠簸,必须开发专用的减震系统才行。而且目前无人矿车的效率
抱大腿

最后就是抱大腿,也就是降级做L2,依托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寻找车企合作。
这种抱大腿的方式,其实跟手机厂商合作有点类似。手机厂商需要摄像头、屏幕等核心零部件,但是自己不生产,就通过采购的形式来获得。同样的,车企需要自动驾驶能力,但是自己研发成本太高,就通过采购的方式来获得。
而对于L4公司来说,抱大腿也有很多好处。可以获得稳定的大订单,解决融资难题;可以借助车企的渠道和资源,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最后,可以与车企共同研发,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
所以,对于L4公司来说,抱大腿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存之道。而对于车企来说,L4公司也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通过与L4公司的合作,车企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自动驾驶能力,抢占市场先机。
结语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L4公司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但无论如何,抱大腿都会是L4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生存之道。
而对于车企来说,与L4公司的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L4公司可以帮助车企快速提升自动驾驶能力,抢占市场先机。因此,L4公司和车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关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