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则 "九胞胎" 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悉,该新闻中的女主角是一名来自江西南昌的25 岁女士,因结婚近一年未怀孕,今年 10 月遵医嘱注射了促排卵药物。没想到,这竟让她怀上了九胞胎。该消息一出,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有人惊呼生命奇迹,也有人提出质疑,质疑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促排卵药物使用过量
九胞胎事件的争议焦点之一在于女子所注射的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主要用于提高临床妊娠率。有专家指出,该女子的子宫内膜息肉会影响怀孕几率,但这是否足以成为使用促排卵药物的理由,还有待商榷。
根据《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年版)》,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我国的治疗原则是改善症状、保护内膜、促进生育、预防复发。专家表示,在治疗上应该谨慎,因为引起子宫囊肿或息肉的因素本身就是不孕因素,需要一一排除进行综合评估。
目前尚不清楚该女子是否接受了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不孕因素。如果不治疗不孕因素就促排,是不太符合临床规范的。
多胎妊娠的预防措施
另一个争议点在于为什么会出现九胞胎?促排卵治疗要求控制卵泡发育的数量。如果在多个卵泡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同房,可能会导致同时受精,带来并发症。
我国《多胎妊娠减胎术操作规范》规定,生殖科医生应严格掌握促排卵治疗的适应证和药物使用。对于诱导排卵时有大于3 枚优势卵泡的情况,建议取消周期治疗并严格避孕,以避免多胎妊娠。
就目前信息来看,尚不清楚该事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医生没有明确告知需要避孕,还是家属没有听从医嘱导致自然受孕?这仍是一个谜团。
无奈的医生:被施压保胎,我总是在拒绝
九胞胎妊娠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减胎是必要的。但令人担忧的是,该女子所在的医院竟面临着保胎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患者家属,也来自媒体的舆论导向。

有医生表示,面对患者家属的保胎要求,他们总是拒绝。因为九胞胎妊娠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保胎不仅不可能成功,还会给母体带来生命危险。
结论
九胞胎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患者权利的讨论。该事件中,无论是促排卵药物的使用,还是多胎妊娠的预防,都存在着值得深思的问题。媒体的过度渲染和公众对生命奇迹的盲目追求,也给辅助生殖技术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和压力。
辅助生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育手段,应该在科学、伦理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其安全、合理、规范地应用,避免悲剧重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