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权威健康咨询和专业医疗服务的 搜狐名医 (提供权威健康服务)

生活百科 2024-12-05 08:36:07 浏览
临床

前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多学科合作:临床层面的突破

在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强调,肥胖治疗需要各个医院、各个学科,以及医疗行业和各个行业的通力合作。

临床层面的合作医联体医院,联动二级或者更基层的医院一起行动,在基层筛查肥胖症患者,再进一步到合适的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现肥胖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

社会力量动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中国

张忠涛表示,除了医疗行业内部的合作,肥胖的防治还需要监管端、媒体端和产业端等全社会层面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超重和肥胖的预防管理。

中国肥胖联盟发起了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以下简称,蓝蜻蜓行动),动员媒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呼吁公众正视肥胖是一种疾病,传递科学减重知识和理念;帮助公众理解肥胖患者,让肥胖人群远离歧视得到关注和关爱,享有公平的诊疗权利。

同时,蓝蜻蜓行动还联合医院和社区开展筛查、义诊,倡导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鼓励有减重需求的人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力争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反弹。

结语

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蓝蜻蜓行动能够提升全社会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未来,在各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蓝蜻蜓行动会不断充实,中国肥胖联盟将持续在公众端进行体重管理相关的工作布署。只有通过医疗行业内外的多方协作和社会力量的动员,我们才能共同赢得这场抗击肥胖的战役,改善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