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的英文单词,是 China。开头小写,意为瓷器,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若一时手颤写分了家,变成 chi-na,同样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食文化。
吃,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
自古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燧人氏钻木弄出火后,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里藏的,炒炝烧爆炸焗焖,蒸煮熬煎滚汆涮,全火了。此之谓:眼见为食。只要瞄上,谁也甭想跑。
春秋五霸的带头大哥齐桓公,随便开了个玩笑:寡人吃遍天下,唯独未食人肉。憾也。史上最狠狼爸,当今厨师们的祖师爷易牙,竟亲手烹了 4 岁幼子,送给带头大哥打了牙祭。

西周天子的奢华饮食
据《周礼》载,西周天子一日三餐,须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馐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服不服?本王就酱紫牛掰!
汉朝的餐桌能变得越来越丰富,当归功于博望侯张骞。是他从西域引进了芝麻黄瓜胡萝卜,等等等等。所以,别看西周天子很牛,有酱 120 瓮,但他从没吃过芝麻酱,和酱黄瓜。
历史变迁中的饮食文化

历经乱糟糟的两汉三国之后,史上出了个擅长玩冷幽默的晋惠帝司马衷。天下饥荒,饿殍无数,大臣颠颠来报:皇上啊,老百姓吃不上饭了,这可咋整?司马衷听罢,怒了:你们傻啊?吃不上饭,吃肉粥啊。别忘了多放点皮蛋,瘦肉!皮蛋瘦肉粥,横空出世。
中国史上第一份套餐,是南北朝时期的宫廷御厨发明的,曰浑羊殁忽:羊肚子里装大鹅。烤熟后,皇帝吃鹅,臣子吃羊。后来花样翻新,鹅肚子装鸡,鸡肚子里装鸽,鸽肚子里装蛋。嗯,装蛋就是这么来的。
千万别被古装电视剧给糊弄了,红烧排骨、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等炒菜,从汉武大帝到女皇武则天,都是吃不到的。因为,直到宋朝才发明了炒菜锅。
明清两代的饮食盛宴
以下,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食谱。
- 早膳:羊肉炒、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米饭、豆汤、泡茶
-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羊肉水晶角儿、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三鲜汤、豆汤、泡茶
在清朝所有皇帝中,康熙堪称节俭模范。节俭到一顿早餐,只准上燕窝红白鸭子八仙热锅十品,葱椒鸭子热锅,炒鸡丝炖海带丝热锅,羊肉丝,清蒸鸭子鹿尾攒盘,煳猪肉,银葵花盒小菜,银碟小菜,野鸡爪等在内的一百道小菜。胆敢多上一道,坏了朕的节俭名声,立马菜市口见。
末代皇帝溥仪,曾在回忆录里写道:一顿早膳,须包括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柿、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驴肉炖白菜、羊肉片汆小萝卜、鸭条熘海参、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焖羊肉丝、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就这样,大清 296 年的基业,活活被吃挂了。
皇家剩饭的妙用
皇帝一餐,佳肴百种。一个人吃不完,皇子、嫔妃们上;还吃不完,太监、宫女们上;依旧吃不完,便运出皇宫,倒卖给小贩。小贩眼珠一转,招幌一挂:此乃圣(剩)饭。呼啦,众食客蜂拥而至。一根豆芽,活生生卖出了二师兄的价!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民的眼见为食,到西周天子的奢华餐饮,再到宋朝发明炒菜锅后的烹饪创新,再到明清两代的饮食盛宴,无不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如今,中国饮食文化依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为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好者所津津乐道。
发表评论